预计到2025年,我国乙烯产能将达7000万吨/年,有过剩的隐忧。发展新材料成为新趋势。
ABS与丙烯腈新兴下游论坛2023将于3月30日在常州召开。中石油、中化等企业的专家将作大会报告,探讨ABS与丙烯腈产业发展前景。
2月27日,中国石油广东石化8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顺利投产,标志着广东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打通全流程。2022年我国炼油总产能已达9.2亿吨/年,其中千万吨及以上炼厂增加到32家,成为世界第一炼油大国。至此,石化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在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大背景下,如何发力下游化工新材料、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石化产业体系成为新课题。
近年来,随着恒力长兴岛、浙石化舟山、盛虹连云港等炼化一体化装置和2022年中石化古雷、洋浦海南炼化、镇海炼化二期以及中石油揭阳广东石化等炼化和烯烃装置的相继建成投产,我国石化产业的规模集中度、石化基地的集群化程度、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都实现了新的跨越。
另据烯烃专委会统计,我国乙烯产能因炼化一体化、煤制烯烃、乙烷裂解等装置建设齐头并进,总产能达4675万吨/年,成为世界第一大乙烯产能国。预计到2025年,我国乙烯产能将达7000万吨/年,有过剩的隐忧。
——央企转向化工新材料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化工新材料行业也迎来了新机遇。以石化产业的核心产品乙烯为例,以乙烯为原料可以生产聚碳酸酯、锂电隔膜、光伏EVA、α-烯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新能源、新材料产品。据统计,有18种乙烯下游产品与新能源、新材料等风口产业相关联,由于新能源车、光伏、半导体等新能源、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市场对新能源、新材料的需求持续提升。
“‘双碳’目标不仅推动了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高端化工品需求方面的一些变化。”中海油化工与新材料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吴青表示,“以风电产业为例,风机的叶片一般是用碳纤维材料制作的;风机的润滑油则需要用到以α-烯烃为原料做出来的高端润滑油;海上风机由于需要耐腐蚀,外层涂料也需要使用具有防腐蚀性能的特种材料。新的产业带来了对化工新材料的一些新需求。从这个角度说,无论炼油还是乙烯,都会在产品生产类别方面发生一些变化。”
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全方位突破,将成为推动我国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新的风口下,许多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围绕化工新材料展开行动。今年初,中国石化成立了一个新的新材料公司——安庆百聚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去年10月,中国石化在天津也成立了一个新材料公司——天津天诚新材料有限公司。早在2020年9月,中国石化与天津市就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投资603亿元建设天津南港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包括天津石化南港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北京化工研究院中试基地、光伏新能源等11个重点项目。
2021年12月28日,中国石油迪拜研究院、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此后,中国石油日本新材料研究院于去年10月正式揭牌,瞄准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新材料创新高地目标发力。
“在此背景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都成立了相应的新材料科技研究院,希望在这方面有进一步的发展。我们要考虑如何发挥好自己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以及市场应用方面的优势,开展研究开发,离开了这些就失去特色和优势了。”吴青表示,“相信在一些大型企业的攻关发力和引领下,必将在整个石化行业产生正向反馈,有力推动我国整个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民营巨头加重布局新材料,以浙石化为代表
浙石化、恒力、盛虹三大民营石化巨头近年来已经纷纷布局新材料,并取得优秀的业绩。
2023年,舟山将做强石化新材料产业,全力争取绿色石化基地三期获批,第3套乙烯项目全面投产,高性能树脂项目首批装置建成投产,高端新材料项目完成投资百亿元以上。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高性能树脂项目和高端新材料项目正在为今年9月首批装置投产赶进度。两个项目计划于2025年底前陆续投产,届时将再增工业产值上千亿元。
“在基地一二期项目基础上,我们计划进一步‘减油增化’,延伸产业链,向下游发展高端化、绿色化、功能化新材料。”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1. 高性能树脂项目
项目预计总投资192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274亿元,年净利润24.2亿元。建设内容:以浙石化一期、二期工程所产化工品为主要原料,新建30万吨/年LDPE/EVA(管式)装置、10万吨/年EVA(釜式)装置、40万吨/年LDPE 装置、20万吨/年DMC装置、3×6万吨/年PMMA装置和120万吨/年ABS装置。
由亚化咨询主办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技术与市场论坛将于2023年4月25日在杭州召开,将探讨未来MMA及重点下游产品政策与市场趋势,MMA最新技术与商业化进展,不同路线技术的成本与环保竞争力,MMA新建项目投资,MMA与上下游一体化,PMMA及其他MMA重点下游产品规划,MMA下游应用开发等。
2. 高端新材料项目
预计总投资641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645亿元,年净利润113.6亿元。
项目内容:对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的相关装置进行挖潜增效,拟新建400万吨/年催化裂解装置、35万吨/年α-烯烃装置、2×20万吨/年POE聚烯烃弹性体装置、8万吨/年聚丁烯-1 装置、100万吨/年醋酸装置、2×30万吨/年醋酸乙烯装置、30万吨/年EVA/LDPE(管式)装置、2×15万吨/年己二酸装置、25万吨/年己二腈装置、28万吨/年己二胺装置、50万吨/年尼龙66盐装置、60万吨/年顺酐装置、50万吨/年1,4-丁二醇装置、20万吨/年 PBS 装置、12万吨/年聚四氢呋喃装置、3万吨/年NMP装置、27万吨/年硝酸装置、66万吨/年丙烯腈装置、20万吨/年SAR装置、30万标立/时二氧化碳重整装置、100万吨/年甲醇装置、6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24 万吨/年双酚A装置等及相关公用工程装置。
3. 14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项目
预计总投资345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355亿元,年净利润2.2亿元。
项目内容:新建140万吨/年乙烯、30万吨/年醋酸乙烯、38万吨/年聚醚多元醇、27/60万吨/年PO/SM、40/25万吨/年苯酚丙酮、25万吨/年丁二烯抽提、35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40万吨/年ABS、10万吨/年HRG胶乳、6万吨/年融聚丁苯&10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75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10万吨/年苯乙烯&3万吨/年乙苯抽提、60万吨/年苯乙烯、20万吨/年碳酸乙烯酯(含24万吨/年乙二醇装置二氧化碳回收)、80万吨/年乙二醇、膜袋厂等装置及配套罐区、空分装置、地面火炬、包装及仓库、循环水场、事故水池及雨水监测池等配套公用工程。
来源:石油化工论坛